Tagged: 生長激素

食安謠言的白熊效應:從麥當勞標榜旗下肉雞不打生長激素看起

前天農傳媒刊出一篇文章,指責「台灣麥當勞標榜旗下肉雞不打生長激素,養雞協會籲停止影射式廣告傷害產業」。這類食安謠言其實還有很多種類,比如說鳳梨有打生長激素、有經過基因改造過的怪雞存在等等,即使是政府或是專家頻頻出來澄清,但是信者恆信,認為這情形確實存在的人還不在少數。所以對前端的農業生產者與後段的食品業者都帶來很大的困擾。

對於這情形,我知道農業界自認為是最大的受害人,這次說要出來採取行動,我想也是難得一見,是一件正面積極的好事,韋恩加以肯定。只是行動針對的是麥當勞這食品業者,我相信麥當勞也是一肚子苦水,韋恩身為食品產業界的立場,其實想對農業界、食品業界、消費者這三方做個平衡分析。希望這事件的走向不要走歪,否則很可能會演變成三輸的局面,因為農業界與食品業界應該互相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責。

恐懼行銷的套路「烏賊、猴子、恐龍」-談雞精、雞湯哪來的荷爾蒙?

近年來,所謂「雞肉有打生長激素、飼料添加荷爾蒙」這種謠言,在婆婆媽媽間一直不斷。就算一直有人苦口婆心出來說明,卻還是怎麼斷都斷不了,現在我終於知道原因出在哪了。因為醫師、中醫師、營養師這類民眾心目中的專業人士,也有少部分帶頭出來以訛傳訛,傳遞這種恐懼。因此恐懼看起來是個好生意,但是我今天就是要用「烏賊、猴子、恐龍」的方式,破解這個恐懼行銷套路,希望大家不要輕易上當。
其實這就是標準恐懼行銷的套路:

烏賊: 先噴墨汁先贏,不斷重複一種不明的指控,所謂:雞精用的雞飼料是否含有荷爾蒙或打荷爾蒙針,就是提出一種莫名的質疑!
猴子: 如果問你證據在哪? 這時候對方就勿言了。確保不拿證據,只打迷糊仗,不斷用疑似、疑慮這種手法來含沙射影,這則報導完全沒科學數據,其證據力恐怕比數字週刊的狗仔還薄弱。
恐龍: 恐這個恐那個,講到什麼都是恐恐恐,讓台灣民眾生活在無盡恐懼裡。報導後段就是典型販賣恐懼的手法,「恐」造成性早熟、長不高。有具體事例嗎?根本拿不出來。
雞: 一時不察的消費者,就像被嚇得迷迷糊糊的雞,嚇到吃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