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糖之爭? 從一份塵封50年的研究看糖對身體的壞處

油還是糖比較壞? 這曾是50年前科學界爭論不休的議題。不過在1967年一篇於權威的新英格醫學誌發表的review論文Dietary Fats, Carbohydrates and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結論,膳食裡的油脂(包含膽固醇)是造成高血脂與動脈硬化的殺手,自此一槌定音,到目前為止大眾對此深信不疑,造成油脂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低脂宣稱大行其道。

對油脂不利的研究是由糖業協會支持的

但是科學界恐怕與白色巨塔一樣複雜,直到最近,這背後的曲折才被更多論文揭露出來。一篇發表於PLOS Biology的論文「Sugar industry sponsorship of germ-free rodent studies linking sucrose to hyperlipidemia and cancer: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documents」說明了,前述的研究恐怕背後有更深的運作。首先該研究經費其實是由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糖研究基金會(以今日換算5萬美金)的經費所資助,而此研究基金會其實背後是糖業協會所支持。

經費來源沒揭露是最大爭議

雖然該論文當時並沒有揭露經費來源來自糖研究基金會,但是這以當時的科學標準來看是沒錯的,因為要到1980年代,揭露經費來源或利益迴避才成為論文發表的要求。

糖研究基金會其實約略同時,也(以今日換算18萬美金)經費委託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攝取糖對人體的影響,只是這份研究報告在即將完成之前突然中止,成果也不予發表,就以代號Project 259之名塵封了50年,而PLOS Biology的論文最近取得了Project 259的資料,並加以分析與公開發表,陳述出之前被隱瞞的事實。

Project 259被隱瞞的研究事實

從這份動物實驗可以看出,高糖飲食會造成高血脂反應,原因可能是糖造成腸道菌相的改變,從而影響了體內的代謝。另一項令人更驚訝的發現是,糖可能與膀胱癌相關,因為從高糖飲食的實驗組的尿液中,發現了較高的葡萄糖醛酸酶這種酵素,其活性可作為癌症危險度的指標。

其實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發現糖對人體的可能危害有很多種,包含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還有與多種癌症的潛在風險相關,甚至對情緒等心理健康都有關,甚至吃糖時胰島素對腦部的刺激會很像成癮反應。

減糖已經是現今健康飲食觀念的一環

所幸飲食裡面要減糖的觀念已經被大力提倡,從消費趨勢來看,訴求無糖或低糖的產品越來越多,含糖飲料(如可樂、汽水)銷售一路下滑,甚至國際糖價都有很大的下滑壓力,可見消費者的健康觀念已經慢慢建立。而從法規面來看,也可以看到各國政府的努力,比如說越來越多地方推行糖稅,或是在產品正面必須以大型圖示標示含糖量等等。恐怕油似乎已翻身,換成糖被人人喊打。

結論

但是其實要叫所有人完全禁絕糖實在太不實際,畢竟糖的甘甜美味,是人與生俱來的喜好。所以目前的建議還是要請大家減少吃糖,以台灣國民健康署研擬中的建議是「添加糖」攝取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也就是說以成人每日攝取熱量2000大卡計算,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等於50公克。而據國健署調查,「全糖」珍珠奶茶700毫升,含糖量近62公克,幾乎一天一杯就糖量爆表。所以大家需要多注意了。

延伸閱讀

品嘗綿羊豬認識被誤會的豬油 綿羊豬的油脂非常有特色,因此也有其特別的風味。其實因為長年來植物油廠商的宣傳,動物油被塑造成一種不健康、充滿飽和脂肪的形象,但是其實豬油用於料理,在台灣等中華文化圈,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如果以脂肪酸組成來看,其實豬油的不飽和脂肪酸佔了60%,飽和脂肪酸才佔40%,所以比較傾向是不飽和脂肪酸,這個不飽和程度其實比棕櫚油還高多了。

糖想吃掉你的胰臟—高糖是胰臟癌的元凶

糖為大腸癌細胞火上加油

含甜味劑(代糖)與糖的飲料都不好,不要以為不吃糖就天下太平

DHA GABA 乳酸菌 優格 咖啡 咖啡因 塑化劑 康普茶 康普茶功效 微生物 抗氧化 新冠肺炎 新知 日本 植物肉 次氯酸 次氯酸水 減肥 漂白水 癌症 發酵 益生菌 睡眠 米麴 網路謠言 腸道菌 膠原蛋白 色胺酸 花青素 茶胺酸 葉黃素 蝦紅素 褪黑激素 輻射 農藥 酒精 酵素 青汁 食品添加物 食安 食物中毒 食農教育

1 Respons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